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请教意思:如何得与凉风约,不与尘沙一并来。(宋)陈与义《中牟道中》”。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意思是: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
出处:《中牟道中二首——其二》
原文:
中牟道中二首——其二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翻译:
雨前微风扶柳,杨柳摇曳多姿,像是来向行人讨好而不需要媒介物;蜻蜓在低空飞行,当它飞近过往人马时就远远飞开,像是有所猜疑似的。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
扩展资料:
《中牟道中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绝句八个诗句分别写雨意、归云、坏郭、浮屠、 杨柳、蜻蜓、凉风、尘沙等意象,运用拟人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服丧后重登仕途的舒畅之情。
两首诗各从不同侧面描写,整组诗又是一个整体,情感相同,结构统一。第一首首句为全诗铺设了将雨未雨的背景,为以下的写景提供了依据:浮云游动、蜻蜓低飞为夏季雨前所特有,清风拂动杨柳、裹带尘沙也与欲雨有关;
第二首末句与组诗开头形成关联与照应,如果雨意已成,就不会有凉风裹抄而来的形象发生。全诗节奏和谐舒缓,情调幽默风趣。
创作背景:
据宋人胡墀为陈与义(简斋)编订的年谱,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夏,简斋为母服丧已满三年,七月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而入京,途经中牟而写此诗。
诗人是丧满之后再登仕途,官位又有了提升,因而心情是舒畅而兴奋的
解决方案2:
意思是: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诗词全文如下: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全诗释义如下:
雨前微风扶柳,杨柳摇曳多姿,像是来向行人讨好而不需要媒介物;蜻蜓在低空飞行,当它飞近过往人马时就远远飞开,像是有所猜疑似的。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
杨柳之在“招人”,主动地表现出亲昵的情意;蜻蜓“近马”又“相猜”,活泼而又顽皮。这种种事物各自以不同方式与行路的诗人进行着交往,于是唤起了诗人也要与景物进行交往的要求,想与凉风订约了,于是更添了诗的清趣。
扩展资料:
《中牟道中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绝句八个诗句分别写雨意、归云、坏郭、浮屠、 杨柳、蜻蜓、凉风、尘沙等意象,运用拟人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服丧后重登仕途的舒畅之情。两首诗各从不同侧面描写,整组诗又是一个整体,情感相同,结构统一。
第一首首句为全诗铺设了将雨未雨的背景,为以下的写景提供了依据:浮云游动、蜻蜓低飞为夏季雨前所特有,清风拂动杨柳、裹带尘沙也与欲雨有关;第二首末句与组诗开头形成关联与照应,如果雨意已成,就不会有凉风裹抄而来的形象发生。全诗节奏和谐舒缓,情调幽默风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牟道中二首
解决方案3:
[如何得与凉风约, 不予尘沙一并来]:[释义]:怎样能够与清凉的风约定,不能混在尘沙中 [意谓]怎样做到[清静无为,一尘不染.]
解决方案4:
宋代诗人陈与义(1090-1138)写过这样一首诗:
杨柳招人不待媒,
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
不共尘沙一并来。
(《中牟道中》其二)
貌似简单的一首绝句,带来很多问题。诗人道中所见,想必远远不止杨柳、蜻蜓、凉风、尘沙,为什么单单挑选出这几个意象?杨柳与蜻蜓,又和诗人对凉风的祈愿有什么相干?这种愿望本身——不携带尘沙的凉风——暗示了什么?
这些问题不仅牵涉到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古诗,也牵涉到一种在近现代格外流行的文化思想模式。
我们首先注意到,杨柳和蜻蜓,本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诗中却构成了反差。杨柳招人;蜻蜓本来飞近,却突然相猜而避开了。在这首诗中,正是诗人自己的机心,造成了大自然的异化:杨柳的牵缠,从杨柳来说是无心的,从诗人方面来看,却好像是在有意招惹,而且因为“不待媒”之故,是一种不合适甚至不合法的举动,出界的挑逗。诗人这样的多心——把人类的价值观念强加给自然界——造成了蜻蜓的远离。
在这首诗里,凉风与尘沙构成一对互相对立的概念,这种对立不是对等的,而是具有等级性的差异。尘沙扑面,是凉风造成的,因此,尘沙是第二性的,是果;凉风是第一性的,是因。在概念的层次,因比果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尘沙扑面,是凉风造成的,但在价值的层次,凉风舒适而尘沙肮脏,因此,凉风的价值也大于尘沙。诗人在作出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发生在认识论层次上(凉风不同于尘沙),更发生在价值判断层次上(凉风好而尘沙不好)。这把我们带回到老子、庄子与列子的哲学领域:世界的堕落,正是由具有等级差异的分别造成的。我们回头看到,凉风吹起杨柳,柳枝拂面,令诗人感到懊恼,发出“招人不待媒”的埋怨;而就在诗人用一己的和人类的道德观念来看待自然界的时候,蜻蜓已经感知到了诗人的机心而倏然远离。但诗人依然不悟,渴望凉风可以“不与尘沙一并来”,没有想到却是这样的渴望,使世界变得不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