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同性恋的心理并非变态,也不是病态,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导致的,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也许大家都认为同性恋只是性取向与常人不同,但其实他们在感情上面,也是只对同性有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从医学的角度看待同性恋?
1、同性恋的形成因素
关于同性恋的理论众多,但还没有一个定论。许多研究者认为,同性恋倾向的发生发展,与生活事件、父母类型,或个人心理特征相关。不愉快的异性恋经历或者缺少吸引异性的能力,有时被认为是导致一个人成为或选择成为同性恋的原因。
精神分析学理论暗示,儿时的经历和与父母的关系均是同性恋产生的原因,但这一理论与现实有一定距离。有些研究者认为,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同性恋有关,但也没有证实。也有人研究个体出生前的激素水平,认为这方面的改变可以影响胎儿大脑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发育,进而影响出生后性倾向的形成。
有文献报道,男性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大脑结构不同,这可能会成为性倾向起因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同性恋男性的下丘脑前角是异性恋男性的一半,而下丘脑前角是大脑中能影响性行为的部分。
有的研究者提出遗传因素导致同性恋的可能性,他们研究了三个全是男性的小组:同卵双生组、异卵双生组、领养的兄弟组。结果发现,当兄弟中的一人是同性恋时,另一人也为同性恋的比例在同卵双生子为52%,异卵双生子为22%,领养的兄弟为11%。一个与此类似的研究发现,在女性中也具有相似的结果。这些结果显示,在性别取向方面,同卵双生子的相关性与另外两组之间有巨大差异,说明基因组成可以导致性倾向的差异,同时也提示同性恋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与环境因素有关。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同性恋主要是以生物学改变为基础的。由于生物学的内在改变是与生俱来的,人们会更加易于接受同性恋,因而对同性恋者采取更加积极、乐于接受的态度。与此相反,如果认为同性恋虽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与环境因素有更重要的关系,那人们会更多地干预个人的性别角色行为。事实上,因观点不同,人们被分成了大致相当的两派。有一个调查报告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43%的人认为同性恋是人们所不能改变的。
1、从罪恶到病态再到正常
在20世纪中叶,对同性恋的社会态度有了一个转变。认为同性恋者是罪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他们是“病态”的想法所代替。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使用了很多激烈的治疗方法来努力治愈同性恋这种“疾病”。在1951年,脑白质切除术(分离大脑前叶的神经纤维的脑外科手术)作为对同性恋的一种“治疗方法”开展起来。心理治疗、药物、激素、催眠、电击疗法和厌恶疗法(在同性恋刺激的同时给予使人呕吐的药物或电击)也都曾被应用过。
如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同性恋是“病态”的观念被推翻了。研究者通过研究对比非病态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的社会适应性,发现两组人群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一再支持这些发现。有人总结道:“那些最终对同性恋妥协的、不后悔同性恋性倾向的、可以有效发挥社会作用的同性恋者,并不比异性恋男女有更多的心理压力。”
2、生活方式与自我接受
目前认为,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和异性恋者的生活方式一样多姿多彩。各个社会层面都存在同性恋者。同性恋者惟一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对同性别的人有情感和性满足的需求,还有他们都经历过来自于对他们表示不能接受的社会环境的压力。
尽管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并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们对他们依然存在着某些固定不变的看法,这可能与一些同性恋者按照固有的形式穿着打扮和为人处事有关。有时可以清楚辨认出同性恋的特征。
对一个具体的个人而言,意识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后的自我接受通常是困难的,因为当事人必须克服内心对同性恋的抵触以及社会上对同性恋或多或少的不接受。由于这些困难,男性同性恋青少年尝试自杀的可能性只比异性恋的女孩高一点儿。孤独、缺乏自尊以及身体和语言的羞辱通常是试图自杀的原因。对于同性恋的男女青少年来说,找一个支持他们、没有偏见的成年人谈谈心,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家庭的支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3、我们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现在,美国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协会不再将同性恋归为精神疾病。在国内,我们参与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曾经深入到同性恋社区进行有关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同性恋作为一种同房活动不一定是异常的。如果同性恋中有的人在个人性指向或性发育过程中,曾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痛苦,或者感到犹豫不决,有的希望改变为异性恋,那么为他们提供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服务是必要的。我们这种做法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识一致——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对同性恋表述为:同性恋者中也确实存在属于非和谐性同性恋而需要医学帮助的人。
我们曾经随访51位同性恋者一年以上,其中有6人因同性恋伴发其他心理问题。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有些曾经是同性恋的人,经过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学家的医学帮助,改变为异性恋者。他们回顾过去的同性恋状态,多认为过去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们反对精神病诊断标准里取消同性恋名称。
目前,对素质性同性恋而言,想通过医学、心理治疗或者其他手段来改变其性取向是相当困难的。对这类同性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帮助同性恋者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明白同性恋者的智力和能力并不比异性恋者差,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做贡献。另外在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上许多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因为人们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都会有好奇和不理解。寻求归属的需求是人类发自内心的特征。对许多同性恋者来说,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同性恋并不等同于“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他们不再努力改变同性恋者的性倾向,而是努力帮助他们去生活、工作。
以上就是小编与大家分享的从医学视角看同性恋的形成因素的问题,同性恋者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单凭简单的几个因素是很难说清楚地,这关系到同性恋复杂的心理。
2、同性恋如何自我矫正
首先,应该通过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克服自卑心理。那些爱慕英俊潇洒、健美强壮的同性的男孩子,主要是认为自己外表上缺乏阳刚之气,性格方面也比较柔弱,因而产生了“性别同一性障碍”,认为自己还是做女孩好。实质上,这是心理幼稚的表现,只要你努力完善自己,必然会走向成熟。所以,在健壮的同性面前,不应自卑,而应认识到,他们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幅美好的蓝图,当然不仅是外表,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你必须在人际交往中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与周围的同性平起平坐,毫不退缩;如何在女孩子面前潇洒自如,体验男子汉的自豪和奔放。与异同房往比与同同房往要困难得多,必须克服恐俱和犹豫;如果你能够主动交往,得到异性的接纳,便是成功,在这种交往中有利于塑造自己的个性,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三,要思考,要探索:做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有什么不同,社会对男女的行为规范各有什么要求,自己如何欣然接纳自己的性别?可以观察周围的人,也可以与同学朋友讨论,还可以向你信任的成年人请教,或是到文学艺术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当你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时,就能够使自己摆脱性困感,不再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产生疑虑。
第四,对“同性恋”的存在应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同性恋的人和现象,而真正的同性恋不想改变自己,也不感到痛苦,一般也不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但若自己不是刻意追求同性恋,或是也从没有这类行为,而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怀疑上,同时,又非常想使自己摆脱,那么,改变是能够做到的。
由此可见,同性恋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男性朋友们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一个人的性取向是由很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可以到医院做激素测定,明确现在的性取向不是由自身的内分泌影响的,是正常的男性。然后,找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改变目前的状况,经过一系列的行为改变,认知疗法,会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