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砖的发源地是何处,什么时间发明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4:30
砖瓦的发明,是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从而变草苫泥垒砖为砖木结构,使人类的居住条件产生了质的飞跃。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看,我国制造和使用砖的时代是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中晚期,稍后于瓦,而且集中于周原地区,但其发明的时间应在西周以前,这一点是学术界的共识。那么,我国的砖的烧造历史究竟有多长、它的发源地又在什么地方呢?笔者对砖的起源及凌家滩红陶块的名称及用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此和大家讨论一下,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 凌家滩红陶块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凌家滩红陶块是用黏土由人工摔打,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颜色多样,一般呈鲜艳的砖红色、*,少数因火候不同而呈玫瑰红色、黄褐色、炭黑色,质地坚硬,另外还见有少量呈青砖色烧土块,据分析应为烧制过程中淋到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成。红陶块没有一定的形状,多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也不一,一般在15-20厘米左右。大多数红陶块断面可见数量不等的草秸痕迹,可能是在拌泥时加入以加强土块湿坯强度。①
从上述的考古材料中和笔者的现场的调查,可以看出这些红陶块的基本特征为:
1. 陶质,均为泥质陶。由于夹砂程度极少,怀疑与土质有关,故将其作为泥质陶对待。
2. 制法,制作方法为手工经过地反复的摔打成坯,在摔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添加一些草秸来加强坯的强度。
3. 形状,为不规则的团状。大小不一,一般在15-20厘米左右。
4. 温度,经过中国社科院专家测试,红陶块的烧成温度都在800- 1200℃
5. 色泽,多为砖红色和*,少数为玫瑰红、黄褐色、炭黑色,还有少量的青砖色。
6. 质地,质地坚硬,至今我们随手拿一块红陶块来仍很难将其砸碎。
二、 红陶块与西周的条形砖的比较;
1. 陶质均为泥质陶。
2. 制发均为手制,但凌家滩的红陶块为手工摔打而成的,而周砖似用陶拍之类的工具刮削过。
3. 形状,凌家滩的红陶块为不规则的团状,周砖均为长方形。
4. 凌家滩红陶块为团状,一般在15-20厘米,周砖的厚度一般为4.3-6.7厘米
5. 凌家滩红陶块表面粗糙没有纹饰,周砖表面均有纹饰,但背面多粗糙。
三、红陶块与现在砖的比较:
1. 从生产程序上看,现在的砖是先选好黏土,经过机器搅拌后成坯,干燥后经高温烧制而成,凌家滩的红陶块是先选好黏土,再经过人工反复摔打成坯的,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2. 从形状上看,现在的砖一般是长方形、方形等几何形状,凌家滩的红陶块为不规则的团形。
3. 从烧成的温度和方法上看,现在的砖在成形、晾干后入窑经过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凌家滩的红陶块烧成的温度在800-1200℃。从烧成的温度中我们可以推定凌家滩的红陶块也应当是在窑中烧成的,否则是不会有这么高的火候的。
4. 从功能上看,现在的砖是一种建筑材料,凌家滩的红陶块遗迹的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平均厚度1.5米,是由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红陶块加少量的黄土堆筑而成的,很明显凌家滩先民们的这种做法已经脱离了当时简单的就地架柴烧土的原始做法,而是把红陶块当做一种建筑材料来构建他们想要的某种建筑了。
5. 从质地和颜色上看,现在砖质地坚硬,颜色一般为砖红色和青色,凌家滩的红陶块质地也很坚硬,但颜色除大多数为砖红色和*外,还有少数为玫瑰红、黄褐色、炭黑色和少量的青砖色,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还没有掌握好烧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带有很强的原始性。
三. 红陶块为砖说及砖的起源推测
砖是用黏土制成坯子,干燥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凌家滩的红陶块已经完全具备了砖的基本要素,应当称其为砖。
先秦典籍中并没有"砖"的称谓,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瓦"而无"砖"字,《说文·瓦部》:"瓦,土器已烧者之总名。"清段玉裁《注》:"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坯,已烧皆谓之瓦。"砖本作甎、塼。"砖"为"甎"的俗字,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篇》?quot;已启求扬都,欲营迁厝,蒙诏赐银百两,已于扬州小郊北地烧砖。"砖古又称"甓"、"瓴"、"瓴甑"、"瓴甓"、"令甓"、"令辟"。②《诗·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马瑞辰通:"甓为砖。"《尔雅·释宫》:"瓴甑谓之甓。"郭璞注:"甓砖也。今江东呼瓴甓。"追问加气砖是来自哪个国家,发明于何时,何时进入中国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4:31
加气混凝土最先出现于捷克,18年,霍夫曼(Hofman)取得了用盐酸钠制造加气混凝土的专利。1919年,柏林人格罗沙海(Grosahe)用金属粉未作发气剂制出了加气混凝土,1923年,瑞典人埃克森(J.Eriksson)掌握了以铝粉为发气剂的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专利权。以铝粉发气产气量大,所产生的氢气在水中溶解量小,故发气效率高,发气过程亦比较容易控制,铝粉来源广,从而为加气混凝土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中国的加气砖技术来自德国,最早的是1930年在上海建的厂。